
沈珍珠(唐代宗睿真皇后)
睿真皇后沈氏,名字不詳(相傳名為沈珍珠,實則無載),吳興(今浙江湖州)人,官宦世家出身。堂伯沈從道為《書史會要》記載的唐代書法家,曾任冀州刺史,廣平郡太守。沈氏的父親生前曾任大理正,后被追贈為秘書監,又被唐德宗再度追封為太師。
開元末年,沈氏以良家子身份被選進東宮,太子李亨將沈氏賜給當時的皇長孫廣平郡王李俶(后改為李豫)。742年,沈氏在長安皇宮大內的東宮為15歲的廣平王李俶生下皇長曾孫李適,即日后的唐德宗,746年崔氏憑藉楊家權勢成為廣平王正妃。
755年,安史之亂中玄宗倉皇出逃,廣平王妃崔氏由于母家權勢得以同玄宗出逃,而沈氏以及部分宗親未能有幸隨駕出逃。756年,李豫收復洛陽,于掖庭宮中見到沈氏,其收復北地重任在身,沒有迎回長安,遂李豫將沈氏安排在洛陽。然而不想洛陽再次陷落,沈氏從此下落不明,生死未卜。
762年,唐代宗即位,同年收復洛陽,并未得到沈氏下落,因此下旨尋找沈氏。779年,唐代宗去世,李適繼位為唐德宗,冊封生母沈氏為皇太后,冊封儀式上,德宗及大臣對著空氣跪拜,可謂“子欲養而親不待”,朝臣都為之哭泣。
公元805年,沈氏的曾孫唐憲宗即位,追尊沈氏為太皇太后,上謚號為睿真皇后,認為沈氏己死,為其發喪,葬衣冠冢,神位主祔代宗廟。
基本介紹
- 中文名:沈氏
- 國籍:中國(唐朝)
- 民族:漢族
- 出生日期:727年左右
- 逝世日期:不詳
- 職業:唐德宗生母
- 信仰:佛教
- 主要成就:唐德宗生母 唐代宗睿真皇后
- 謚號:睿真皇后
- 父親:沈易直
- 夫君:唐代宗李豫
- 兒子:唐德宗李適
- 母親:顏氏(存疑)
- 兄弟:沈震,沈豫,沈損,沈隨
- 女兒:不明
人物生平
名門望族
吳興沈氏為東漢?;韬蛏蛉种?。沈氏的先祖即為南梁安陸太守沈勰,因侯景之亂入周,后仕北周為官,官至尚書左僕射。沈氏的高祖即沈勰之子沈琳,為隋水部郎中、大理卿。曾祖沈士衡為陜州司馬。祖沈介福為尚書司封員外郎,試長安令。父親為沈易直,生前官至大理正??芍^世代為官,名門望族。
世家出身
唐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吳興人,漢族,出身著名世家“吳興沈氏”。玄宗開元末年以良家子身份被選入宮中,時肅宗李亨為東宮皇太子,將沈氏賜予廣平王李豫(李亨長子,亦即日后的唐代宗)。
唐代于宮廷外採選良家子為皇子孫妃嬪及宮內女官的補充,被選之人需要按禮聘納。唐代對良家子的要求祖上為非刑戮之家,也非微寒之族,因此身世良好的世家官宦之女就成了首選對象。按照玄宗朝採選標準,沈氏應該是個身材高挑,姿容美麗的女子。
天寶元年(742年),沈氏為15歲的皇長孫李豫生下長子李適,即日后的唐德宗,日后沈氏母憑子貴,被遙尊為皇太后并由唐憲宗追尊為睿真皇后。
大唐天寶十五年(756年),安祿山叛唐后進逼長安,唐玄宗帶著楊貴妃及諸皇子皇孫皇子妃皇孫妃倉皇出逃,太子李亨等皇子皇孫也在其中,沈氏則不知是何原因沒有跟從,根據資質通鑒記載“妃、主、皇孫之在外者,皆委之而去”,則沈氏當時可能不在宮廷中,未被及時帶走。
莫名失蹤
李亨在靈武稱帝后,封長子李豫為天下兵馬大元帥。至德二年(757年),李豫收復東都洛陽,在東都掖庭中找到了已被叛軍關押一年多的沈氏。乾元元年(758年),李豫被立為皇太子,由于複雜的原因以及出于對沈氏安全的考慮未能將其迎回長安,而是一直住在洛陽宮中(據考證,沈氏族人于北周時由吳興北遷至洛陽,故沈氏之前極有可能隨家族定居于洛陽)。乾元二年(759年),史思明再次攻陷洛陽,而此時洛陽是一座空城,沈氏極有可能為了丈夫與兒子的前途故意出走,從此失蹤。
皇帝尋母
李豫即位后,命太子李適為天下兵馬元帥,與郭子儀李光弼共同領命收復洛陽。寶應元年,洛陽收復,但沈氏依然沒有下落。唐代宗因此下詔尋找沈氏,雖派使者到處尋訪,十余年卻始終一無所獲。在唐代宗永泰元年曾有壽州(今安徽壽縣附近)崇善寺尼姑廣澄詐稱沈氏,經過有司檢驗其實廣澄從前的身份是少陽院的乳母。

大曆十四年(779年)代宗駕崩,太子李適即位,于次年建中元年(780年)遙尊生母沈氏為“皇太后”,舉辦封冊之禮在含元殿,好像皇太后親自來臨,李適親奉冊伏拜痛哭不止,左右群臣皆泣。為了尋找生母,德宗李適採納了中書舍人高參的建議,任命睦王李述為奉迎使,沈氏族人四人為判官,派使多人分行天下,四處尋訪,多方查找,同時對沈氏家族大加封贈,以期母子團聚。
建中二年(781年),訊息傳來,沈太后在洛陽找到了,長安城中一片喜悅,唐德宗將其迎入東都上陽宮,派遣宮女百余人,懷著御賜之物到上陽宮供奉“沈太后”。然而,很快就證實所謂的“沈太后”只是高力士的一位養女,因為年紀相貌酷似沈氏并與之在宮中有所接觸,誘于名利而行冒充之舉。德宗左右都很氣憤,紛紛請求對之治罪,而思母心切的德宗不但不予治罪,還對身邊的人說:“只要能找到真正的生母,我受一百次騙也沒關係?!睆拇酥?,冒名者越來越多,然而,終德宗一生,也未能找到真正的沈太后。
德宗在位26年而崩,長子順宗即位并于七月后駕崩,由其長子憲宗即位。此時,尋訪沈氏的工作已經進行了幾十年,仍無音訊,有司建議予以停止,同時發詔,在肅章內殿為沈氏發喪,上太皇太后號,建衣冠冢于代宗陵并立神位于代宗廟。
人物評價
總觀沈皇后一生,命運多艱,屢遭離亂,結局更是千古之謎。其與舊唐書中稱“宇量弘深,仁孝溫恭”的唐代宗的感情問題,與唐代宗妃嬪崔氏、獨孤氏的關係也成為后人探索爭論的熱點。沈皇后與唐代宗為少年夫妻,況且沈后能通過嚴苛的玄宗朝的採選并被分配到當時的東宮,其樣貌與才學一定不會差,她的兒子唐德宗的文才在舊唐書中被高度評價,想來沈皇后也可能像歷史上其他吳興沈氏一樣精通文學。
唐代宗登基以后,追贈沈皇后的父親前大理正沈易直為秘書監,兄弟沈震累升官至秘書少監,唐德宗李適在皇太子讓表中自稱嫡長子,在大曆八年唐代宗任命吳興沈氏宗親沈怡為全檢校宗事,由湖州官府出資助沈氏一族修繕金鵝山上因戰亂荒廢多年的沈氏先塋,詩人皎然還曾作詩與沈氏宗親共賀此事??梢娚蚧屎蟮募易迮c兒子均得到了厚待。更不用說唐代宗在唐朝剛經歷安史之亂后物匱乏時,仍不惜耗費大量物力人力找尋沈氏,可見兩人之間應曾有深厚感情,要說這全是惺惺作態他完全可以宣告沈氏死亡,何必如此大費周章。
沈皇后的下落、她與唐代宗的真實感情,這些歷史的真相早就隨著時間流逝而成為了永遠的秘密,真實的情況恐怕只有當事人才清楚,現代層出不窮的說法也都只是推測罷了。
史書記載
《舊唐書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傳》
《新唐書卷七十七 列傳第二》
代宗睿真皇后沈氏,吳興人。開元末,以良家子入東宮,太子以賜廣平王,實生德宗。
天寶亂,賊囚后東都掖廷。王入洛,復留宮中。時方北討,未及歸長安,而河南為史思明所沒,遂失后所在。代宗立,以德宗為皇太子,詔訪后在亡,不能得。
德宗即位,乃先下詔贈后曾祖士衡太保,祖介福太傅,父易直太師,弟易良司空,易直子震太尉。一日封拜百二十七人,詔制皆錦翠池飾,以廄馬負載賜其家。易良妻崔入謁,帝易服,召王、韋美人出拜,詔崔勿答。
建中元年,乃具冊前上皇太后尊號,帝供張含元殿,具袞冕,出自左序,立東方,群臣在位,帝再拜奉冊,欷歔感咽,左右皆泣。于是中書舍人高參上議:"漢文帝即位,遣薄昭迎太后于代。今宜用漢故事,令有司擇日分遣諸沈行州縣物色咨訪,以述宣皇帝孝思意,冀上天降休,靈命允答。須審知皇太后行在,然后遣大臣備法駕奉迎。"帝乃以睦王述為奉迎使,工部尚書喬琳副之,昇平公主侍起居,使者分行天下。
故中官高力士女頗能言禁中事,與女官李真一嘗從后游。李見高,疑問之,含糊不堅,而年狀差似后。又后嘗削脯哺帝,傷左指,高亦嘗剖瓜傷指。是時宮中無識后者。于是迎還上陽宮,馳以聞。帝喜,群臣皆賀。力士子知非是,具言其情,詔貸之。帝謂左右:"吾寧受百罔,冀一得真。"于是自謂太后者數矣,及索驗左,皆辭窮,終帝世無聞焉。貞元七年,詔贈外高祖琳為司徒,封徐國公,為立五廟,以琳為始祖,詔族子房為金吾將軍,奉其祀。
憲宗即位,有司建言:"皇太后沈氏厭代二十有七年,大行皇帝至孝,哀思罔極,建中時,發明詔,遣使者奉迎,凡舟車所至罔不逮,歲推月遷,參訪理絕。請因大行皇帝啟殯,詔群臣為皇太后發哀肅章內殿,中人奉廞衣置幄坐,宮中朝夕上食,告天地宗廟,上太皇太后謚冊,作神主祔代宗廟,備法駕,奉袆衣,納于元陵祠至。"詔曰"可"。
天寶亂,賊囚后東都掖廷。王入洛,復留宮中。時方北討,未及歸長安,而河南為史思明所沒,遂失后所在。代宗立,以德宗為皇太子,詔訪后在亡,不能得。
德宗即位,乃先下詔贈后曾祖士衡太保,祖介福太傅,父易直太師,弟易良司空,易直子震太尉。一日封拜百二十七人,詔制皆錦翠池飾,以廄馬負載賜其家。易良妻崔入謁,帝易服,召王、韋美人出拜,詔崔勿答。
建中元年,乃具冊前上皇太后尊號,帝供張含元殿,具袞冕,出自左序,立東方,群臣在位,帝再拜奉冊,欷歔感咽,左右皆泣。于是中書舍人高參上議:"漢文帝即位,遣薄昭迎太后于代。今宜用漢故事,令有司擇日分遣諸沈行州縣物色咨訪,以述宣皇帝孝思意,冀上天降休,靈命允答。須審知皇太后行在,然后遣大臣備法駕奉迎。"帝乃以睦王述為奉迎使,工部尚書喬琳副之,昇平公主侍起居,使者分行天下。
故中官高力士女頗能言禁中事,與女官李真一嘗從后游。李見高,疑問之,含糊不堅,而年狀差似后。又后嘗削脯哺帝,傷左指,高亦嘗剖瓜傷指。是時宮中無識后者。于是迎還上陽宮,馳以聞。帝喜,群臣皆賀。力士子知非是,具言其情,詔貸之。帝謂左右:"吾寧受百罔,冀一得真。"于是自謂太后者數矣,及索驗左,皆辭窮,終帝世無聞焉。貞元七年,詔贈外高祖琳為司徒,封徐國公,為立五廟,以琳為始祖,詔族子房為金吾將軍,奉其祀。
憲宗即位,有司建言:"皇太后沈氏厭代二十有七年,大行皇帝至孝,哀思罔極,建中時,發明詔,遣使者奉迎,凡舟車所至罔不逮,歲推月遷,參訪理絕。請因大行皇帝啟殯,詔群臣為皇太后發哀肅章內殿,中人奉廞衣置幄坐,宮中朝夕上食,告天地宗廟,上太皇太后謚冊,作神主祔代宗廟,備法駕,奉袆衣,納于元陵祠至。"詔曰"可"。
軼事典故
民間流傳
當代觀眾對于睿真皇后的了解,多來源于電視系列劇《珍珠傳奇》(1989)(施思飾)中的描述;尤其是片頭曲《望斷西京留傳奇》中的歌詞,“天姿蒙珍寵,明眸轉珠輝。蘭心慧質出名門,吳興才女沈珍珠?!?/div>
現在一些觀眾對沈珍珠的了解還來源于《大唐榮耀》(2017)(景甜飾);插曲及片尾曲《唐韻》中的“墨濃映畫眉,朱紅落點唇?!?/div>
藝術形象
文學形象
- 傳奇小說《大唐后妃傳之珍珠傳奇》
影視形象
1987年臺灣電視劇《珍珠傳奇》——施思飾演沈珍珠
2017年內地電視劇《大唐榮耀》——景甜飾演沈珍珠
2018年內地電視劇《大唐榮耀2》——景甜飾演沈珍珠
轉載請注明出處讀書筆記摘抄 » 沈珍珠(唐代宗睿真皇后)
相關推薦
聲明:此文信息來源于網絡,登載此文只為提供信息參考,并不用于任何商業目的。如有侵權,請及時聯系我們:yongganaa@126.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