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參者》大概是我看過的最溫情的推理小說,平淡的故事有著太多驚喜。而加賀是我看過的最有人情味的偵探。
故事講述的是一位獨居女子在家中被人勒死,而了解死者的生活狀況的人卻很少,甚至于自己的兒子和離婚的丈夫也是如此。于是,加賀把調查方向投向了比鄰而居的人們。他認真調查案件的每一個細節,死者生前走過的每一條路,去過的每一個商店,買過的每一件物品。而后發現,每一條線索都有人在說謊,但是謊言的背后都是在維護對自己來說重要的人。
或是父母子女,或是夫妻婆媳,或是朋友同事,讓人在案件中感受到意外的溫情。
前方有劇透,非戰斗人員閱讀請謹慎
- 仙貝店隱瞞膽管癌的祖母
“比起跟她媽媽,那孩子跟她奶奶更親。她從小就失去了媽媽,整天跟奶奶撒嬌。在她成為稱職的美容師之前,我不能跟她說……”
- 陶瓷店互不理睬的婆媳,其實私下在精心得為對方準備禮物。
女人是很復雜的。表面上看起來關系不好,實際可能正好相反。
- 鐘表店斷絕關系的父女,父親會為了能看到女兒而繞道散步
暗中抱有期盼是很幸福的,我不想破壞別人的這種幸福感。
- 與被害人共事的友人,因自己要嫁到英國而可能使被害人失去工作而自責。其實被害人已經原諒了她,并且為對方準備了新婚禮物
有人會因案件而留下心靈創傷,他們也是受害者。刑警的職責就是尋找能夠拯救受害者的線索?!?/blockquote>長年無法溝通的被害人的丈夫和兒子
直弘一口喝干杯中的酒。一直以來,他都想和兒子一起喝酒,傾聽兒子的煩惱,從父親的角度給他一些建議。但實際上,他們只要一說話就會吵架,根本感受不到父子間的心靈相通。你們尋求的都是自己的家人,都渴望家人的情感。家人的紐帶是扯不斷的
- 從兇手身上看到自己類似的錯誤認知,用自己親身經歷讓兇手說出實情,也讓自己釋懷的刑警
但疼愛和重視不一樣。所謂重視,是考慮孩子的未來,不斷為他做出最好的選擇,我卻沒能那么做。我只是為自己有了一個可以傾注愛的對象而極其高興?!?/blockquote>即便被孩子恨,父母也要將孩子引導到正確的方向,只有父母能這么做。你殺了人,當然要贖罪。但如果你的供詞中有謊言,將達不到贖罪的目的,還可能導致新的錯誤發生。有些人比我們想象中更關心自己,有時生活比我們看到的要好。
很喜歡網上的一句話:一個人的命運真是不可預料。每個人的行為都是因為他們所牽掛的東西,最終交織成彼此的結局。在不被察覺的地方一定有個人在默默為你付出,我們這一生,會認識很多人,會去到很多地方,做一個正直的,溫暖的人,干凈,純凈,好好生活,好好愛這個世界。
“加賀,你到底是什么人物?”
加賀打開放在旁邊的扇子,扇著風答道:“我不是什么人物,在這條街上,我只是一個新參者?!?/blockquote>新參者讀書賞析 第(2)篇日本橋的小傳馬町,七點到八點之間發生一起兇殺案,一個女人的死牽扯出一系列的人和事??雌饋砗芷椒驳膬礆冈跂|野的筆下變得立體,而案件背后的人性也讓人感動,受到鼓舞。
這是讀東野的第三本小說。我有一個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同學,跟這家伙認識這么多年,我清楚的知道他是一個色色的,賤賤的人。身邊同學換了一波又一波,我們兩個一直在一塊。朋友們說我真應該和他在一塊過,他就賤賤的回復到:那我必須得是強攻啊→_→
你們以為我在此時會表現出小女生的嬌羞嗎?那可能要失望了,如果真這樣,那我必須得在上面啊→_→
之前這家伙給我推薦東野圭吾,我沒當回事,因為十幾年的相處讓我認為他的話沒有一句可靠(他不會看見吧,看見的話會打死我的)。
后來看了幾本東野的書,就入了日本文學的坑。就像打開一個新世界一樣,之前我就是生活在“大山”里的孩子啊,沒想到文學這樣豐富。我承認中華文學博大精深,但高中那些古詩詞背誦真的讓人頭痛。
仙貝店,日本料理餐廳,陶瓷器店,鐘表店,西餅店……圍繞這些店展開的故事真的很暖心,原諒我詞窮。這種感覺,怎么形容呢,就像小時候大夏天在家門口老槐樹下一邊乘涼吃西瓜,一邊看著喜歡的人在眼前晃動的滿足與舒心。
仙貝店的文孝為了隱瞞聰子的病向刑警說謊;日本料理餐廳的賴子識破丈夫出軌卻又用玩笑的方式提醒而不戳穿;陶瓷器店鈴江和麻紀的婆媳關系“風波洶涌”的背后卻是彼此之間獨特的關心;鐘表店寺田玄一對女兒香苗冷漠的背后是默默付出的父愛……同樣,三井峰子以一種默默守護的方式走盡弘毅的生活,在對生活充滿期待的情況下被殺真的令人惋惜。
不同人有不同理解,我認為加奈重新定義了“刑警”概念。如他所說,警察要做的不光是為一起兇殺案找到兇手,更重要的是找到兇殺案背后人與人之間的利益糾纏和情感糾紛,為他們指一條明路,以旁觀者的身份,這樣的工作更有意義。
我覺得加奈一定很帥,他就像走街串巷,兜里裝著“幸?!钡娜?。當人們對于當下境況感到不滿或者生活出現困難,他就會用童話般的“魔法”抽絲剝繭,剔除重重偽裝后,留下的只有善念和良心。
我記得當時上行策課老師問了一個問題:你如何理解人與人之間的關系?
我回答了〔我是被點名叫到的〕:我覺得每個人就像一個獨立的點,在人生幾十年中我們會有自己的朋友、家人、同事,于是不同的點就連成一個圈,這個圈不會一成不變,而是隨著我們的經歷不斷變大,中間也許會有人退出,有新的人加入。這樣不同的圈之間連結,就構成了世界。
這和這本小說挺合啊我覺得。老街〈請原諒我忘了叫什么街〉上的每家店看似獨立,但又不獨立;每個人看似是獨立個體,卻又不是獨立個體。生命與生命之間相互牽連,雖然會有惡,會有一些我們不期望發生的事情出現,但相互之間的溝通相處,是以內心最真實的渴望為基礎的。只要出于真實,那就一定是善的,我對此深信不疑。
新參者讀書賞析 第(3)篇讀完這本書,腦海里浮現的是高中一趟公開課,一位外校老師給我們授課。印象最深的是他提的問題,讓我們去找找湘西小城是否所有都與世隔絕,分外美好。老師等了很久沒人回答,可能因為不是自己老師,也可能這個問題確實比較怪吧,主旨就是《邊城》沈老希望通過自己對湘西的印象,描寫了一個近似于桃花源的湘西小城。而這位老師卻要讓我們在文中找出湘西小城并不是桃花源的佐證。老師等了很久,也很尷尬,我也就趁這個時間去找了,結果還真有幾處,能說明湘西小城也并不太平,在動蕩的社會里需要擔心和考慮的,在此也得考慮,這也從側面反映了近似的隱晦。在我看來,不是這位老師想破壞那些美好的東西。而我想的是桃花源外的人是寫不出源內人的生活的。在動蕩的年代里,即使內心再純凈的人也會有波瀾,只是內心純凈的人能更少的受環境影響,寫得的景象更接近于那樣美好純真的生活。相反,讀這本書感受到的更多的是美好,是溫柔。發生了世間最可惡的兇殺案,每個人都會覺得恐怖,覺得想遠遠躲開,覺得不想提起也不想被提起,似乎兇殺案的起源就是我們活在不那么美好的社會,時代。但這部書給我們的溫暖不比那些雞湯書少吧,一名新參者的舉手投足,無微不至都在給我們暖意,我覺得不無美好。生活在這個世界,不祈禱像桃花源人家一般無憂無慮的生活著,也不想被不好的東西所包裹。只求內心純凈,自身的行為能給周圍的人帶來溫暖,也有感受溫暖的能力,足矣!n
轉載請注明出處讀書筆記摘抄 » 新參者讀書賞析(3)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