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類的群星閃耀時(最新修訂版)》讀后感1800字
非常精彩的一本書,這是我讀茨威格的第二本書,第一本書是《一個陌生女人的來信》小說集,里面那個垂死的女人敘述她的青春時期的愛情,默默的愛戀讓我唏噓不已,由此讓我想要繼續閱讀他的作品。
這本書是一本歷史傳記類的,一點也不枯燥乏味,相反的,12個歷史時刻,不同的遭遇,有偶然,有必然,有成功的狂喜,有失敗的悲涼……
1.不朽的逃亡者 1513年
一個土匪,還是一個英雄,還是一個探險家,巴爾沃亞為了為了逃避西班牙的斷頭臺,卻因此成為了第一個發現了太平洋。
2.拜占庭的陷落 1453年
馬霍梅特,一個殘暴的土耳其蘇丹繼任者,21歲就野心勃勃圖謀侵占拜占庭,一路艱難沒有退步,而相比之下,拜占庭的孤立無援,那乘小船出去求助的勇士更是絕望而歸,陷落本不一定,而歷史卻充滿諷刺,凱卡波爾塔的那扇小門,不可思議的大大敞開,讓固若金湯的拜占庭毀于慘烈的劫掠和屠殺,而圣索菲亞教堂的鐘聲也就再也不會響起了。
3.亨德爾的復活 1741年
亨德爾是一位音樂大師,卻遭遇歌劇慘淡,頻頻受挫的時期,在坎坷艱難中度日,從死神那里僥幸逃脫后,卻仍舊面臨靈感的枯竭,那首彌賽亞,正是在這樣的與命運與生活的抗爭中誕生出來,鼓起你的勇氣,創造奇跡!
4.一夜天才 1792年
在法國與奧地利戰爭拉開之際,一個不知名的業余的作曲者魯日,憑借一夜間的靈感創作的當時并不太受關注的萊茵軍戰歌,廣泛的傳抄,最后卻陰差陽錯的被一個大學生傳唱后迅速擴散,從此改為馬賽曲,盡管如此,曲子的創作者卻并未收到任何榮譽,戲劇性的是,魯日最后差點進了監獄然后窮困潦倒過完后半生。
5.滑鐵盧決定勝利的一瞬 1815年
格魯希,一個固守死令的將士,他有的是忠誠和可靠,有的是二十年的戰爭經驗,這樣一個毫無戰略意識、毫無英雄果敢、毫無獨創能力的平庸將士,在拿破侖無人可用時,不得不用他當元帥,去清除普魯士剩余士兵,這個簡單明了的命令,為滑鐵盧之戰的結局埋下種子。
6.瑪里恩浴場哀歌。 1823年
歌德在74歲時愛上了19歲的少女,由此段經歷而創作了《瑪里恩浴場哀歌》,也許忘年之戀不被理解不被支持,是因為我們對大多數老年人的期待僅僅是安享晚年,不曾想到他們還會有如青年般熱烈的情感要宣泄。
7.黃金國的發現。 1848年
祖特爾是個悲劇人物,通過自己的大膽投資和辛苦勞作獲得的大片資產和土地,本以為農場的繁榮能夠一直持續,卻因為意外的好運“黃金礦”的發現,導致成為被全民搶奪的對象,一場如此公開的掠奪,使得原本屬于他和家人的加利福尼亞州的土地和資產全部喪失,后來勵志的訴訟故事,讓兒子學法律打贏了官司,卻最終拿到勝訴的一紙文書,卻被弄得家破人亡,最后悲慘死在國會大廈的臺階上。也許命運就是如此,福兮禍所伏啊。
8.壯麗的瞬間。 1849年
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生命逆轉時刻,茨威格是用詩描繪的當時心里和場景,感觸不太深
9.飛越大洋的第一句話 1858年
菲爾德鋪設跨洋電纜的這個經歷,越挫越勇,然后持續不斷的嘗試,有時候失敗是有很多原因的,一次次失敗教訓了他,最后一次原本成功的全民狂歡中,失敗又擊中了他,命運在嘲弄他,但他最后又能在時隔多年后再次嘗試,需要多大的勇氣啊
10.逃向上帝 1910年
列夫?托爾斯泰這個老年人在生命最后選擇逃離家庭這段經歷,作者是用話劇形式展現的,雖然不太能理解歷史政治背景,無法理解為何一定要用這種方式結束生命,但是他與妻子的那段類似于貓和老鼠般的隔閡,真有點為妻子感到悲哀,妻子為了家庭犧牲了自我,但是作為丈夫的托爾斯泰卻只能說出人民都能理解他,唯獨妻子不能,像躲避敵人一樣躲避妻子,妻子像抓犯人一樣尋找丈夫的異常,這是一場類似錢鐘書先生圍城里,方鴻漸與孫柔嘉的婚后生活一樣,男人都感嘆女人變了,不再像以前理解他愛他的一切。
11.南極爭奪戰 1912年
斯科特隊長 的南極探險之旅是整本書里我最喜歡的一個,我不太清楚茨威格為什么不寫第一個踏上南極的挪威人阿德蒙森,卻以斯科特的角度描繪人類第一次向南極深入探險,在探險中,眼看距離榮譽越來越近,卻因物資不足不得不讓部分人放棄前行,對于那些人來說,這是離登上歷史榮譽殿堂的最近的距離,卻只能眼睜睜放棄,最為毀滅性的是希望破滅后,一群人帶著死亡的威脅和失望的結局邁上回去的路,最后眼睜睜看著死神帶走自己。
12.封閉的列車 1917年
列寧從瑞士穿越德國,坐火車到芬蘭再回國的一段歷程,那時的列寧還只是一個普通的在異國漂泊的外鄉人,也許如茨威格想象中的,如果一輛汽車偶爾在馬路上撞死了他,世界不再會知道這個人,歷史會怎么樣呢?
轉載請注明出處讀書筆記摘抄 » 《人類的群星閃耀時(最新修訂版)》讀后感_18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