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囊》_讀書筆記600字
自己寫文章有這樣的體會:寫家事和自己的事有易也有難,易的是親身經歷不用編;難的是涉及家庭和個人私隱,不光彩的事和不太干凈的內心世界,總是難以啟齒,如要披露,會糾結。蔡崇達出生在鄉村貧窮家庭,這在任何作品中都不難堪也不可恥,成功人士們更喜歡強調出身貧窮以烘托成功的不易。而蔡崇達寫得確實不同。他講他的阿太、母親、和父親,讓讀者感覺是真實的,坦蕩的,因為他沒有掩飾他們的不完美,用現代的眼光看,他們甚至有這樣或那樣的性格缺陷:阿太的愛沖動和粗線條、母親的過分要面子、父親的自暴自棄等。書中我還看到自尊心極強和不怎么溝通的一家人:父親外面當海員出了問題不對母親講,大家也不敢問;母親為存錢蓋房兩年多時間一直靠撿別人家的爛菜給家里做菜卻瞞著大家,大家又裝著不知道,更連提都不敢提,等等。在這樣的家庭環境下成長,壓力無疑是挺大的。
蔡崇達書中的一句話成了經典: “理解是對他人最大的善舉?!钡抢斫馑擞趾螄L容易!人即便對自己也未必真正理解。我覺得蔡崇達最理解的人不是他的阿太和父母,而是他的大學同學厚樸,畢竟同齡人沒有代溝。厚樸短暫的人生充滿幻想,也頗具“青春特色”:活力、沖動、愚昧、和任性。他打架、轟老師下講臺、與男生接吻,“嘗試世界的各種可能”。厚樸最后因腦部總是嗡嗡作響疼痛不治而死。無醫生也無任何人知道厚樸的病根,但蔡崇達說只有他知道,所以說,蔡崇達最理解的人是厚樸,這個人物他的書中最為傳神。
轉載請注明出處讀書筆記摘抄 » 《皮囊》_讀書筆記_600字